烛光行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爱心特色项目 > 烛光行动 > 正文
《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我校“236爱心社”十年爱心传递感人事迹
时间:2018-05-26

 

    编者按:我校“236爱心社”经过十年成长发展,不仅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品牌,而且积极开启“支部+社团”融合共建新模式,打造“236”导体工程,子项目“梦想书屋”“烛光行动”等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开始于2014年的烛光行动,主要致力于在临汾市周边条件较弱的小学每周定期开展义务支教,迄今已有1000余人次参加,义务支教1600多小时。继3月20日人民日报长篇报道之后,5月25日,《中国教育报·新闻综合版》以“十年,爱心传递不断线—— 山西师范大学‘二三六爱心社’小记”为题长篇报道了我校236爱心社的感人事迹,现将全文转载。


   十年,爱心传递不断线—— 山西师范大学“二三六爱心社”小记
   中国教育报记者 高耀彬 赵岩

    每周五下午,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金殿镇席坊小学的孩子们总能度过最快乐的时光,因为他们可以在山西师范大学学生社团“236爱心社”哥哥姐姐们的带领下唱歌、跳舞、游戏了。

写教案、做课件、不断试讲,为了这半天的支教,“236爱心社”的同学们至少要准备一周时间。“在席坊小学学生们眼中,我们不仅仅是支教老师,更是他们最亲的哥哥姐姐。而在我们眼里,他们也不仅仅是学生,更是我们很爱的弟弟妹妹。”支教学生胡靖说。
    这个由志愿者定时定点开展的支教项目名为“烛光行动”。项目开展两年多来,直接授课指导401人次,有来自15个学院的67名学生担任支教老师。多年来,“236爱心社”坚持暑期组建志愿服务队到山区支教,参与人数超过200人,社团也因此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暑期社会实践队伍表彰。
   “236爱心社”的前身是“236爱心基金”,由该校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2006级的8名女生用宿舍名字命名,资金由她们捡拾、卖掉饮料瓶和废纸而来。2010年毕业前夕,在她们的影响和带动下,2009级学生接过这面爱心旗帜,成立了“236爱心社”。“263爱心社”以关注公益、传播爱心为核心,旨在传承无私奉献精神、弘扬当代大学生优秀品质。
   此后,“236爱心社”一届接着一届传递,一直坚持了10年,服务内容更加多元化。2014年起,“236爱心社”与尧都区周边的农村学校建立了长期支教帮扶体制。后来,物信学院成立的第一学生党支部被命名为“236爱心社党支部”。2016年,该党支部被山西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一张纸、一个饮料瓶,在他们眼中都是宝贝;一件不穿的冬衣、一本看过的图书,在他们手中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10年接力,“236爱心社”已带动万余名学生参与公益,累计为贫困群众捐献军训服3000余套,通过变卖废品和直接募捐,向困难人员捐款2万余元。
   2013年,“236爱心社”联合多家公益组织启动“梦想书屋”项目,致力于在图书阅读有困难的山区小学、农村小学建立图书室。项目先后在临汾、运城的中小学建立了6间“梦想书屋”,通过募捐书籍或募捐购置的方式,每间书屋配备1500—2000册图书。
   从2012年起,“236爱心社”连续4年举办爱心义演,与临汾市义工联合会等多家爱心团体积极合作,汇聚全社会爱心力量募集善款。4次爱心义演共募集到“梦想助学金”6000元,资助了12名贫困地区儿童。
   此外,“236爱心社”还在临汾市红丝带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特殊教育学校设立校外实践基地,定期开展“情系山里娃”捐献冬衣活动,为留守儿童装饰宿舍,举办“孝行天下”按摩讲堂及“情系红丝带,同圆大学梦”艾滋儿童感悟大学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