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介绍
2024-03-21 12:04
物理学科简介
学科简介:山西师范大学物理学科创建于1958年,199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获批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目前本学科有4个研究方向,分别是: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各方向分带头人分别是张进军教授、张东海教授、苗向阳教授、张均峰教授。学科围绕重味强子衰变和新物理、中高能重离子诱发核反应多粒子产生及多重碎裂、强激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机制、低维材料拓扑性质及电学磁学特性等领域开展系列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取得了一批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
学科梯队情况:山西师范大学物理学科经过多年建设,现拥有一支80多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包括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教学名师、山西省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山西省“三晋英才”等各类人才25人,教授16人,副教授30人,博士化率达94%,45岁及以下中青年教师占比达92%。
学科平台情况:本学科拥有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平台、教育部“236”思政育人平台、国家特色专业平台、国内唯一的原子核乳胶生产基地、山西省新侨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山西省示范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教学育人平台,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近五年主要研究成果:针对二维磁性单层材料的点缺陷开展了系统的研究,揭示了不同类型点缺陷的稳定性,发现了点缺陷导致的反铁磁/铁磁反转现象,为实验观测和器件设计提供了切实的理论基础,相关成果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成果奖二等奖。在重味强子衰变和CP破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软物质自组装及非平衡动力学机制研究、中高能及高能重离子诱发核反应多粒子产生及多重碎裂的实验研究、超对称性粒子的产生机理研究、强激光与原子分子体系相互作用的相关动力学机制研究、二维材料的电子结构、高温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五年来,骨干教师发表包含Nanoscale、Phys.Rev.Lett.、Phys.Rev.(A/B/D/E)等国际顶尖期刊在内的SCI学术论文250余篇,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80余项,科研总经费3000余万元。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科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山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立足山西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秉承团结、创造、求实、奋进的校训,致力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具有道德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掌握必备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路技术、信号处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工程等专业知识,具备自我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专业研发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毕业生可从事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中系统、设备和器件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维护、管理等工作。
人工智能学科简介
人工智能专业面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需求,秉承团结、创造、求实、奋进的校训,致力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掌握人工智能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运行与分析、技术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依据学校定位和专业特色,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毕业生也能够从事人工智能+教育能领域的研究、开发、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