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一、本《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是我校学位点建设阶段性检查、验收与绩效评价的依据,统计时间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所有研究生招生学位点必须填写。
二、学位点按照最高授予学位类型填写。例如:某学科同时拥有一级硕士点和一级博士点,可以合并填写为学科一级博士点年度建设报告。
三、各培养单位要结合人才需求、学科条件和发展目标,按照学位授权点评估工作要求,如实编制本报告。
四、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相关工作要求,本《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脱密后将在本单位门户网站发布。
一、目标与标准
1.培养目标
(1)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要做到: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精神,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事业,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诚挚的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具有独立从事自动化工程领域的研发、设计、实现、运维、管理等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重在学术素养、学术道德、获取知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等的培养。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
2.学位标准
(1)学习时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全日制,基本学制为3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5年,可提前或延期毕业,最长不超过5年。
研究生的科研及论文工作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需要选修合适的课程,并在硕士论文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分,和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确因研究工作需要,延长学制的须由导师提出申请,学院学术委员会签署意见报学校学位办备案。在校学习与作学位论文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5年。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并符合提前毕业条件,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获得学位。
(2)学分要求
硕士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及专业选修课。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须修满34-36学分,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1学年内完成,特殊情况下不超过一年半。
在为硕士研究生制定具体培养计划时,导师还可根据研究工作需要和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指定自选课程和补修课程。自选课程和补修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
(3)学位论文
能对选题的科学依据、目的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课题可行性等做出论证;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见解,在原理方法、实验方案、工艺流程等方面有所创新,具有一定的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完整的学位论文经导师审查同意后送学院进行预审查,论文需通过有关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测试,具体标准和流程按照《山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相似度检测相关规定》执行。通过检测的论文由研究生院组织或者委托学院组织论文评审,申请者本人及导师不得参与,论文评阅人名单应对学位申请人保密。评阅意见及评分由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通知导师并转交申请人。学位论文评阅按照《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同行专家评阅实施细则》执行。学位论文修改的具体规定按照《山西师范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时间的相关规定》执行。对涉及国家机密或需保密的论文,由导师提出报告,填写《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保密审批表》,学院及相关单位审核后报研究生院审批备案。审批同意后可在一定范围内评阅。
二、学术研究
1.培养方向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本方向以工程、经济、社会等系统为主要对象,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研究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优化、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复杂系统及其控制、各种控制策略研究、量子控制等。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2):本方向以信息处理和智能控制理论为核心,以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等为主要途径,研究各种信息的处理、分类和理解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构建与完善智能系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等。
(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4):本方向以自动化、电子、计算机、传感器技术、仪器仪表、信息处理、机械等多种技术为基础,研究控制系统中对象、环境、过程的信息获取、转换、传递与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信息基础和保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传感器网络、信号检测与处理等。
2.师资队伍
本学科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较高,综合实力较强,本学科现有固定人员3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方向10人,其余两个方向11人;具有博士学位20人,具有海外经历教师2人;山西省首批“三晋英才”2名;硕士生导师20人,占总人数的57.1%;45岁以下专任教师25人,占总人数的71.4%。专任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学历结构以及年龄结构合理,形成了以学术带头人为主、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师梯队,充满发展活力与潜力。
三、人才培养
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条件建设(包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科学研究工作、招生与培养等工作取得的成绩。
1.招生选拔
本学科生源主要来自普通高校考生,在招生选拔上,按照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学校规定,严格把控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中初试和复试的各个环节。
2.思政教育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完善思政教育,形成积极向上的良性的育人环境;将思政元素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培育爱国情怀,同时,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研究生党员模范、教师模范以及辅导员的带头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3.培养质量
本学科学生培养方式和方案的制订和论证合理规范,并在学科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和改进;师资力量雄厚,有合理的导师培养和考核制度;教学科研设备先进,经费充足等。这些条件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4.课程教学
5.学术活动
每名研究生必须参加8次各类学术活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2次公开学术报告,合计1学分。公开学术报告至少有一次是院学科点及以上做的学术报告或参加国内外本学科高水平学术会议所做的报告。
在学习期间除了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以外,应该向导师提交有针对性的书面读书报告或研究报告4份,并在适当场合作口头汇报,其中1份要在学校或学院的学术论坛上公开做报告。报告结束后,由组织单位填写学术报告登记表,连同读书报告或研究报告,经指导教师或学院学术机构根据报告质量写出评语,合格后计算学分。
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本学科高水平学术会议,认真完成学术交流活动,会议结束后,填写参加学术会议登记表,并提交会议交流报告后计算学分。
在申请答辩前将导师签字的书面材料交学院研究生秘书保管,记1学分。
6.培养条件
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点隶属于山西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该系拥有先进的科研环境和实验条件,本专业有11个教学实验室,1个电子工艺实训室,使用面积达到1614平方米。实验室配备有各种仪器设备1047台(件),总价值4475余万元。在省内外建有2个专业实习基地。为研究生电子设计、实践能力和毕业设计等的顺利开展和完成提供了有效的验证场所和实验条件。此外,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本专业发展,在科研条件和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这些软硬件设施和条件为本专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7.奖助体系
本学科研究生奖助体系主要由校、省、国家奖助学金组成,国家助学金每年6000元,100%同学可以享受,其他奖助学金根据相关规定和个人情况进行申请。
四、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目前学位点缺乏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高水平领军人物。
2.教师研究方向较为涣散。
3.横向、纵向项目的数量偏少,尤其缺乏有影响力的重大项目和成果,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参与社会服务较少。
五、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下一步思路举措有:
1.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着力于引进国内外知名院校的青年博士和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积极联系和争取本学科杰出人才来我校担任特聘或客座教授,发挥人才聚集效应,为学科发展提供高质量智囊军团。鼓励青年教师结合学科发展需要和自己的研究方向开展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定期输送青年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持续提高业务能力;鼓励和推动中青年教师去国内外顶尖大学或机构留学、访学,拓宽视野,加强国际国内交流。
2.整合和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加强科研支撑平台建设。根据现有团队情况,有效整合内部资源,集中力量,统一思想,优先发展优势、前沿学科方向,形成强有力的科研团队,力争在某一领域取得亮点成果,并由点及面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以学院现有优势学科方向和科研平台为基础,不断整合人力、物力、财力等,加强实验室和科研平台的建设,改善科研条件。
3.鼓励并支持教师申报各类项目,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教师申请各类横向、纵向项目,特别是省级、国家级的重点项目,密切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加强与其他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联合申请重大课题项目。激发教师科研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奖励。加强与山西省政府、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为各行各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指导,发挥学科智库作用,服务地方发展。
4.持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持续规范研究生培养制度。鼓励导师积极参与学生教学改革创新,侧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聘请“企业教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健全研究生毕业就业去向跟踪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
5.根据学校文件和本学位点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为学科建设提高制度保障。积极筹措各方资金,申报相关科研创新资助项目,为学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六、其他说明
本硕士点从2021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研究生,目前尚无研究生毕业。